English

田径为什么缺少观众

1999-05-03 来源:生活时报 刘广 我有话说

田径是“运动之母”,但偌大的田径场上常常冷冷清清,观众寥寥,企业因此也吝于投入。虽说这几年田径开始走向市场,在请观众回到运动场上花费了不少心思,但收效不大。与此形成反差的是,国际赛场却热热闹闹,从上座率到企业赞助的热情都不亚于足球等热门项目。

难道是中国观众天生没有“田径情结”?中国田协副主席王宣庆对此的解释是,从根本上说,国内观众在田径方面的素养还不够,对田径的本质了解不够全面,因此也就无法去真正欣赏田径这项运动。

他说,观众对田径的冷落是因为看不到田径的内涵。田径其实很有观赏性,它是对运动员的意志、品质的考验,而这种考验之苛刻是其他各项运动所无法比拟的。运动员在场上与其说是在你追我赶,不如说是在与自己较量,是在对自己的生理极限、对自己的意志和品质进行挑战。

他指出,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想提高0.1秒或0.1米有时比登天还难,往往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,需要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。而这也是运动员不断挑战与超越自我的过程,是对运动科学进行更深入研究的过程。所以田径场上每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进步,实际上都蕴涵着运动员和科研人员的大量心血。这正是田径的特点,也正是田径的魅力所在。

王宣庆说,虽然田径是最古老的运动,但这项运动本身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,田径场上的较量实际上也是一场高科技大战。比如撑杆跳所用的杆,从一开始的木杆到金属杆到现在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杆,实际上是高科技在体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演变。田径其实是有很多东西可看的。

他告诉记者,在欧洲和美洲,田径比赛观众人数就很多,这与他们对田径的认识是分不开的。如果观众对田径项目的理解也能不断加深的话,他们会回到田径场上来的。

但他同时提醒说,要想真正让田径热起来,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,这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